和政縣以“黨旗領航?奮進和政”黨建品牌創建為載體,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有效措施,聚焦“夯基礎、消薄弱、強示范”三個關鍵,多措并舉、持續用力,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質增效。2023年上半年,全縣村級集體經濟收益達1134.98萬元,村均收入達9.3萬元,力爭年底實現村均收入達15萬元以上、年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85%。
堅持黨建引領。堅持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點任務,落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明確組織、財政、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等部門工作職責,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部門統籌推進、鄉鎮村具體落實”的齊抓共管格局。持續加強基層黨組織“頭雁”隊伍建設,注重選配優秀大學生、農村致富帶頭人、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返鄉經商人員、退伍軍人等進入村“兩委”干部隊伍,配齊配強黨組織工作力量。不斷規范“三資”平臺,持續加強“一肩挑”人員管理,強化集體資金使用、收益、分配的監督,保障村集體經濟各類參與者的知情權、決策權和監督權,切實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聚焦精準施策。以消除薄弱村、扶持重點村、做強示范村為目標,先后投入各類扶持資金及資產約2.79億元,通過自主發展、合作聯營、投資入股等多種方式,不斷激發各類生產要素活力,助推農業發展、群眾增收。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分村施策,以“三變改革”為契機,通過“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的模式,持續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今年以來縣上整合資金5050萬元,按照每村投入資金均達到100萬元以上的標準,對全縣103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薄弱的村,投入30萬元至90萬元的扶持資金,聚力打好“消薄”攻堅戰。
創新發展模式。深化推行“黨建+”發展模式,按照“三帶協同”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11554”產業發展工程,因地制宜發展食用菌、高原夏菜、畜牧養殖為主的特色產業,從連片開發、品牌打造、示范創建入手,引導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抱團發展。以百村示范創建為契機,重點圍繞特色產業、村集體經濟、基層治理等內容,以“1+6”先鋒創建為載體,打造25個“鄉村先鋒”示范點,發揮示范引領和帶動效應。按照“地域相鄰、村情相近、產業相似”的原則,成立了太子山沿線食用菌種植帶片區黨委和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聯合黨委,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管理高效、共同發展的產業鏈,助力村級集體經濟壯大增收,促進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