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縣堅持黨建引領,抓深抓實村級集體經濟倍增計劃,持續提高村集體“造血”功能,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2023年上半年,全縣村集體經濟村均收入9.72萬元,力爭年底村均達到20萬元以上、年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100%。
強化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精心打造以村黨組織為內核,國有企業、專業合作社、政策幫扶為支撐的“一核多元”組織體系,組建成立農民合作社542家,創建國家級、省級、州級示范合作社4家,新培育家庭農場33家。建立“國有企業+合作社+農戶+金融保險”四方聯利機制,推動形成黨支部為引領、合作社為紐帶、縣屬國有公司為龍頭、農戶為股東的發展集體經濟工作體系,全面提升發展村集體經濟高度。自全縣“黨建+”合作社成立以來,實現營業收入3.6億元,累計向社員發放分紅566萬元。
突出人才支撐。推動工作理念從政府投入、被動發展向人才驅動、自主發展轉變,將各類人才聚集在村集體經濟產業鏈上,結合村“兩委”換屆,建強村級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全面優化村“兩委”班子結構,注重吸收高學歷人才,先后公開選聘29名鄉鎮優秀年輕干部擔任行政村專職黨組織書記,培養致富能手型村黨組織書記79人,培養黨員致富帶頭人150名,公開選聘村集體經濟管理和財務人才98名,對村級集體經濟骨干人員開展跟蹤式培養培訓,著力打造老中青結合的村干部隊伍,為發展集體經濟提供人才支撐。
注重產業賦能。引導村黨組織因地制宜盤活村級資源資產,發展壯大“牛羊菜果薯藥菌百合”八大產業,依托甘肅建投和甘肅古典2家國有企業,采取建設用地作價出資或貧困村現金入股的方式,全縣122個村集體連續4年獲得5萬元以上的固定收益。引導川塬區4個鄉鎮集中連片發展村集體經濟產業園,建設標準高效節能溫室大棚350多座。向西山7個鄉鎮的40個村集體注入黃芪產業發展基金4000萬元,由村黨組織主導建設標準化示范基地40個,種植面積達2萬畝。協調東山3個鄉鎮的21個村黨組織組建百合產業聯盟,發展有機百合基地6000畝,每個村增加收益7—11萬元。
推動管理提質。全面落實省州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倍增計劃的若干措施,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制度,充分發揮村黨組織的審核把關作用,對集體經濟發展選項立項、資金使用、經營管理進行全過程監督,確保村集體經濟資金使用、資產管理安全規范。持續完善《永靖縣村級集體經濟收益分配管理辦法》《永靖縣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實施方案》等規章制度,健全集體經濟合作社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組織機構,定期開展“三資”核查和村干部任期審計,確保村集體經濟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發展。